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浙江:安吉养殖业污水处理的“N”种方式--畜禽污水变清流

相关行业:

  当下,生态保护深入人心,而我县的养殖业也跟随着时代潮流发生了较大变化,其中最显著的一点,就是各显神通,在养殖业的污水处理上,上演了一场生物、物理和化学等处理方式各展所长的“表演”。

  生物处理“高大上”

  ——效果好,成本低,每吨污水处理仅需4元

  几个4.5米深的水泥池子,再加上一个用来放置水泵等机械设备的平房,这个占地500多平方米的地方,就是吉成牧业养殖污水汇总处理的“厨房”,而微生物就是这个“厨房”中的“大厨”。

  “每个池子的功能不一样,投入的微生物也不一样。”吉成牧业相关负责人周先生介绍说,从养殖场里出来的污水,首先进入污水储池中储备,并过滤杂物,同时加入微生物,初步去除部分氨氮和有机物;然后污水进入下一个生化处理池,带有更多微生物的活性污泥被投入池中,这些微生物不仅能大量消耗污水中的有机物,还能有效除去氮、磷,这是确保处理后污水能达到排放标准的关键环节;最后为深度处理,为污水脱色、消毒。

  据了解,养殖污水在这些池子里按工艺顺序走一圈,大约需要10天时间,出来后就会变得无色无味,各项指标都优于废水排放标准。而完成了任务的微生物也物尽其用,它们在池子里沉淀下来,通过排泥泵排除系统,干化处理后变成了有机肥。

  “成本小,日常维护成本也低。”周先生说,吉成牧业占地上百亩,此前一直缺少成本低、效率高的污水处理手段,去年10月份和省农科院合作才得到这种微生物处理技术,它能够日处理养殖污水100吨,总投入只要100万元左右。更重要的是,每吨污水的处理成本仅需4元左右,折算到猪肉上,等于每公斤猪肉的成本只增加了0.2元左右,这让养殖场能够在维护环境的同时,仍然能够保持市场竞争力。

  物理化学齐运用

  ——多种方式组合,既环保达标,又能产生经济效益

  近年来,随着外在环境的逼迫和自身发展的需求,我县养殖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对此,正新牧业的负责人沈顺新深有感触。

  “刚开始的时候污水都是直排。”沈顺新说,当时对环境保护这方面都没有意识,后来我县“生态立县”战略确立,养殖场建起了沼气池,将猪粪、猪尿进行发酵,沼气用来照明,沼渣和沼液用来还田。前年开始,正新牧业进一步细化,收购附近农田里的秸秆,粉碎后和沼渣一起制作成有机化肥,成功打入市场。

  大的养殖场如此,家庭农场虽小却也“五脏俱全”。在天子湖镇乌泥坑村的杨树湾农场,场主陈依勤从2012年开始办起了家庭农场,她承包了村里的一片荒山,开始种植猕猴桃、葡萄等经济作物,同时办起湖羊养殖场。目前养殖场湖羊共有300多只。在县畜牧局的指导下,她利用羊粪进行堆积发酵后,作为经济作物的有机肥,走上了循环农业的发展道路。“这不仅解决了自身的污染,也是吸引游客的一个手段。”陈依勤说,环境是家庭农场发展的一大法宝,只有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,游客才能纷至沓来。

  污染防治全程有

  ——循环养殖,一场一策,全程防治养殖污染

  “通过关停、实地指导等方法,引导养殖户发展循环养殖,保护环境。”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,像陈依勤这样走种养结合、循环农业发展道路的家庭农场,目前我县已经有40多家,这也成为我县畜牧业转型升级,发展现代牧业的一个新亮点。

  据了解,2014年畜牧局排摸县内生猪养殖行业,养殖规模超过50头的共有115家。从2014年开始,畜牧局强化养殖场的主体责任,推行“一场一策”治理措施,减量5家,转产24家,治理提升通过验收的57家,拆除29家,目前只剩下了86家。

  养猪业只是我县养殖业发展的一个缩影。“畜禽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中的一个大类。”畜牧局工作人员王平介绍,近年来,包括养猪场在内,共关闭和提升了规模养殖场166家,新增农牧对接消纳地2.53万亩,新增沼液消纳量0.52万吨。

(审核编辑: 钱涛)